阿里山的歷史影像(二)

:::
 
阿里山林業鐵路的倡議者-河合鈰太郎林學博士
(圖片引用自:《寫真帖『東京帝國大學』明治37年(1904年)版》)
 
      提及阿里山早期的開發歷史,河合鈰太郎林學博士(1865-1931)是最重要的關鍵人物之一,阿里山森林開發及林業鐵路建設即是在他的規劃倡議下所展開的計畫,因此日本人又稱其為「阿里山開發之父」。河合鈰太郎於1902年進行阿里山探勘後提出的勘查報告,主張採用美式森林伐運方式搬運阿里山砍伐的林木下山,1903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根據他的報告,確立了阿里山森林開發案的整體方針。

      但因建造鐵路耗時費力、造價成本高,且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財政困窘,阿里山林業鐵路案在日本國會審議時遭到否決,因而轉以尋找民營機構協助開發。1906年大阪藤田組投資興建鐵路,然而由於開發經費遠超過預期,藤田組於1908年中止阿里山森林開發案。其後,臺灣總督府惋惜鐵路的開發未竟,遂於1910年2月接手興建鐵路,終於在1912年12月嘉義至二萬平路段正式通車,並於1914年3月鐵路終點延伸至阿里山車站(今沼平車站),開啟了阿里山地區密集的伐木運材作業。

      1919年河合鈰太郎曾返回阿里山,當時他對於昔日參天古木皆被砍伐的情景感到十分感傷,因而寫下「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一詩。1931年河合鈰太郎去世後,1933年其門生及友人在阿里山為他設立了「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紀念碑正面由河合鈰太郎友人-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哲學家西田幾多郎題字,背面則由京都帝國大學教授鈴木虎雄撰文。此碑目前仍佇立在香林神木附近,並已被指定為嘉義縣縣定古蹟。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郭育任 攝)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協力撰編)
瀏覽人次:2986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