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

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導覽牌
臺灣一葉蘭為國際間享有盛名之野生蘭花,常出現在臺灣山區盛行雲霧之檜木林或常綠闊葉樹林,著生於林緣或林外之峭壁岩石表面,並有苔蘚植物相伴。在阿里山林業鐵路之眠月線沿線兩側海拔高度約2,300公尺之處,有大規模之群落形成。
 
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本區於民國70年設立臺灣一葉蘭自然保護區保護之,並於民國81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為保存臺灣一葉蘭的野生種源,維護其生育地及生態體系之完整,故劃為自然保留區維護自然狀態,並進行科學研究與環境教育。
 
一葉蘭花臺灣一葉蘭( Pleione formosana Hayata )為原生於臺灣中高海拔落葉性多年生蘭花,1911年由當時東京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博士命名。植物體由一顆假球莖及一枚葉子構成,故名一葉蘭。花多為單生,唇瓣上有黃褐或紫紅斑,前端邊緣碎裂為鬚狀,花色多變,有紅色、粉紅及淡紫,甚少為白色。每年三到五月開花,除依靠球莖進行無性繁殖外,亦可透過開花結果的方式,以種子進行傳播。臺灣一葉蘭為臺灣原生蘭,主要生長於於海拔 1,500~2,500 公尺森林蒼鬱山區的潮濕岩壁或樹幹上。眠月線森林鐵路開闢時,沿線開挖岩壁,出現大面積的裸岩及峭壁,加上岩壁上方林木遮阻陽光直射,苔蘚植物堆積成適當生長基質,無意中提供臺灣一葉蘭極佳的生育地。目前臺灣一葉蘭分布的範圍除阿里山地區外,尚包含北部的族群如太平山、瑞岩溪,南部則包含北大武山等族群,主要生存於臺灣中高海拔霧林帶崩塌地。

自然資源現況

動物

哺乳動物: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生物多樣性研究所)97年1-6月份於區內調查共發現哺乳類8科17種,分別為蝙蝠7種,臺灣獼猴、條紋松鼠、白面鼯鼠、臺灣森鼠、高山白腹鼠、臺灣田鼠、黃鼠狼、鼬獾、山羌、台灣山羊。
鳥類:共記錄16科40種,其中藍腹鷴、大赤啄木、大冠鷲為保育類II級野生動物,而煤山雀、黃腹琉璃為保育類III級野生動物。

植物

  • 依據78年臺灣大學調查本區植物共有100科354種。主要為造林樹種如紅檜、柳杉等,林內偶有紅花八角、福建賽衛矛、阿里山茵芋;森林外緣向陽面常見有華山松、鐵杉、雲葉、褐毛柳、臺灣紅榨槭、臺灣八角金盤、森氏杜鵑及臺灣鵝掌柴等。而稀有植物有臺灣檫樹、阿里山十大功勞、華參、威氏粗榧、黃花著生杜鵑、阿里山千層塔及臺灣一葉蘭等。
  • 97年行政院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本區調查動植物資源,新增杉葉石松、中國石葦、擬芨瓦葦、臺灣水龍骨、高蕨、艾氏鐵線蕨、深山鱗毛蕨、小苞鱗毛蕨、阿里山蹄蓋蕨、鐵角蕨等10種蕨類及台灣龍膽、高雄龍膽記錄,及一種臺灣新紀錄種苔蘚,苔蘚類目前調查到109屬209種。
  • 台灣一葉蘭著生
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環境

 



阿里山十大功勞


保育現況

  • 目前在本區的管理,以定期巡視觀察一葉蘭的生長情形為主,並已建立監測制度,設置樣區,每月定期由保育人員組隊前往記錄一葉蘭之性狀及繁殖情形,除避免盜採行為外,亦加強其他外來入侵種植物移除與保留區棲地遮陰管理,藉此長期監測以保障一葉蘭之生存。
  • 目前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阿里山工作站設置臺灣一葉蘭入口管理站,入口管理站之主要職責和目標,在於執行現地(in-situ)保育工作,以維護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之原始自然狀態。
  • 由於眠月線鐵道穿越,目前已加強巡邏及宣導遊客勿行走鐵路,並有設置告示牌,提醒民眾進入自然保留區須申請核准,隨時勸阻誤闖自然保留區之遊客及取締不法採摘行為。
  • 本區在每年3月至4月初花季期間由本分署人員及解說志工辦理解說教育活動,以阿里山貴賓館前方人工栽種族群(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未公告前本區即已人工栽種)及民國98年亦於舊工作站前方及民國99年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第一管制站栽種臺灣一葉蘭共約2,500球(當地居民原本購自人工栽培,因數量過多而贈予本分署)成為異地保育之解說場域,另配合保育宣導活動讓民眾瞭解認識一葉蘭的生態史、保育的觀念。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未經主關機關許可,任意進入自然保留區者,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自然保留區暨自然保護區進入申請系統
自然保留區暨自然保護區進入申請系統



台灣一葉蘭特寫台灣一葉蘭葉
台灣一葉蘭莖台灣一葉蘭花朵
瀏覽人次:41132 最後更新日期: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