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人的記憶故事(三)

:::
中正村老村長的阿里山成長記憶

訪談對象:陳清廷耆老、陳煌仁先生、余麗萍女士
 
      陳清廷民國29年(西元1940年/昭和15年)出生於阿里山第四分道,祖先為福建漳州移民,後遷徙至南投名間。陳清廷為全臺最高學府─香林國小最早期的學生之一(香林國小創立於民國30年,原名為阿里山公學校),他提及就學的時候,當時山上已設立國小提供當地兒童進行基礎教育,所以不需要像他的大哥(阿里山的耆老陳清祥先生)千里迢迢到山下的奮起湖讀書。他國小畢業後開始在大哥的雜貨店幫忙,負責送貨、送食材到林班地給工人,因而逐漸接觸林業工作。18歲時則因緣際會到自忠做檢尺,協助木材的檢定工作,直到22歲被國民政府徵召為充員兵時才離職。退伍之後,回山上從事豬肉、食材等之販售,提供給當時東埔線的林班人員與附近居民。後來投資經營餐廳、直到退休,這期間亦曾擔任過3任的阿里山鄉中正村村長。
 

陳清廷先生受訪與敘述阿里山過往情形
(蔡欣翰攝)
 
      陳清廷說早年由於阿里山鐵路及林業的開發,產生許多的工作機會,在當時一般老百姓生活較為困苦、需要努力求生存的年代,阿里山的發展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許多外省人、客家人、福建人等均群聚在此討生活,因此在阿里山出現了一個「無省人」(台語)的特別稱呼,意指阿里山人是從各種不一樣地方遷居過來的移民。另因為鐵路興建與林業開發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事業,為能提供工人們的生活需求,於是逐漸形成幾處林業聚落(如當時的沼之平(今沼平)、兒玉(今自忠)、眠月等),讓工人們攜家帶眷生活安頓於阿里山。

      陳清廷提及1930到1960年代是沼平聚落最為興盛的時期,他說他就讀香林國小時,一個年級有2班、一班40人,全校約有480人,因此推算居住在阿里山上的將近有400戶人家。當時阿里山地區總共6個村-中山村、中正村、香林村、秀峰村、雪峰村(現自忠)、白雪村(現水山),其中沼平聚落就有宿舍、警察駐在所(今阿里山派出所)、阿里山郵便受取所(今阿里山監工區辦公室)、衛生所(後毀於1965年的大火)等公務性質的建物,也有俱樂部、酒家(位於現阿里山閣電波臺附近)、旅社、照相館等場所,另外還有位於受鎮宮後方的兵營、萬歲山上的空軍基地等,都代表著阿里山過去的繁榮風貌。雖然昔日的阿里山場景,因民國54年(1965年)、及65年(1976年)2場嚴重的火災,如今已不復存在,但他仍記得許多充滿人情味的阿里山過往。
 

民國60年代位於沼平車站附近之欣欣餐廳樣貌,照片為陳清廷妻子與女兒於餐廳前之留影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提供)
 
      他說阿里山人非常溫馨,他還記得有一次發生火災後,為了要重建房子,三更半夜從奮起湖運木材上阿里山,當時附近居民都主動幫忙一起重建家園的感人過程。此外,當時並非每個家裡每天都有能力燒水洗澡,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各家輪流供應,輪到燒水的人家會從中午12點一直燒到晚上10點,並告訴住在附近的人一起來享受阿里山的「呼摟桶」(日文「風呂」,亦即以木桶泡浴之意)文化等,凡此都反映了當時阿里山濃厚的鄉土人情。

      陳清廷與妻子林玉英育有2個女兒及1個兒子。他的兒子陳煌仁,國小5年級後就離開阿里山,在外地生活,直至大學畢業,在南部科學園區工作一段時間後,因想念著環境優美、宜人宜居的阿里山,及考量父母逐漸年長,於是決定回到阿里山生活。他曾擔任過中正村的村幹事,現在則是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商店區聯誼會會長。提到阿里山的環境,陳煌仁依稀記得在1980年代時,阿里山的冬天經常下雪,路上隨處可見冰柱,因為山上的水很乾淨,所以小朋友們常常會把冰柱拿來直接食用,這是年少時候很甜美的一段回憶。
 

陳煌仁與姊姊於蒸氣集材機前之留影,蒸氣集材機為當時用以集材及木材裝車作業之機器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提供)


1986年陳煌仁於阿里山神木前與火車之合影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在陳煌仁的成長過程中,曾有幾件到現在還記憶十分深刻的事。他說以前就讀的香林國小位於受鎮宮前(今香林服務區),那時候日本曾贈送櫻花給阿里山,但只有高年級生可以代表學校跟櫻花小姐一起搭火車至祝山種植櫻花,可惜的是當時他才中年級,不能參與這項活動,因此感到惋惜不已。他還敘述著阿里山郵局旁的廣場原是一座山丘,當時廣場旁有一顆巨石洞穴,是很多小朋友兒時的秘密基地,後來因為規劃為其他用途而被剷平,他為這個秘密基地的消失、悶悶不樂了好久!此外,坐車上學也是一段深刻的記憶,因為早期阿里山上有車子的人家不多,小時候父親會開著車,順路載沿路遇到的學生到學校上課,他記得曾經最多一次載了20幾個學生一起到學校。更特別的是,當時父親在塔塔加開餐廳做生意,曾有一段時間,社會大眾到塔塔加欣賞流星雨的人潮眾多,所以導致從阿里山開到塔塔加經常要12個小時以上,可見當時看流星雨的人潮有多麼絡繹不絕。
 

陳煌仁為香林國小附設幼兒園第一屆學生,照片為當時校園辦理活動情形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1987年陳煌仁於梅花鹿園入口(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木蘭園)的影像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1988年陳煌仁(左一)與表哥、表姊在姐妹潭旁合照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陳煌仁的妻子—余麗萍,是一位為愛定居阿里山的香港美女。余麗萍說民國98年時和朋友慕名到臺灣阿里山旅遊,因當時擔任村幹事的陳煌仁相當熱心,提供阿里山的旅遊資訊、甚至當起了導遊,因此交換聯絡方式,也進而搭起了兩人的友誼橋樑。後來,因為愛情、也因為喜愛阿里山的生活與氣候環境,因此下定決心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目前與陳煌仁一起經營餐廳,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商店區常可看到他們兩人快樂進出的身影。余麗萍回憶起10年前來到阿里山的情景,她說她很懷念阿里山過去較為自然、樸實的風景與生活,當時經常與陳煌仁在園區裡散步、或在櫻花樹下吃著三角飯糰野餐,回想起來真的很愜意。
 

陳煌仁與余麗萍初次於阿里山相識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阿里山好山好水,讓這個幾代在這裡生活的陳清廷一家人,譜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人生記憶,他們隨著阿里山一起變遷、一起成長,不變的是對阿里山的喜愛,以及對阿里山的未來的期許,可以預見的是他們家族的故事還會繼續在四分道(意指當地人所謂的阿里山車站鄰近地區)傳承下去。
 

陳清廷(左二)與妻子林玉英(右一後)、陳煌仁(中後)與妻子余麗萍(左一)等一家人的合影
(陳煌仁、余麗萍提供)


陳煌仁(右三)與余麗萍(右四)家人的全家福照,余麗萍父親(左三)、母親(左四)、大弟與弟媳(左一、左二)、小弟與弟媳(右二、右一)
(余麗萍提供)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協力撰編)
 
瀏覽人次:2275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