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人的記憶故事(二)

:::
生命中難忘的觀日樓老時光  

訪談對象:劉紹銘耆老、吳志靖先生、劉淑惠女士
 
      劉紹銘生於民國16年(西元1927年/昭和2年),祖先是新竹客家人。他的家學淵源,外公葉漢卿(筆名「葉鏡鎔」,1876-1950)是日治時期新竹著名的4大書畫家之一(另三位是黃瑞圖、傅萬年、張采香)。琴韻書畫皆精通的漢卿先生,其書法行草率意自然,已達揮灑自如的境界,尤其「指書」、「指畫」更是當代一絕(「指書」、「指畫」是以指尖蘸墨代筆寫字作畫,為書畫藝術的一種),他的畫作多以「梅、蘭、竹、菊」為題,留傳在民間的作品數量甚為豐富。
 

葉漢卿先生留存的《陋室銘》指書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劉紹銘家族與阿里山的生活接觸始於1895年起的明治年代,當時劉紹銘父親劉阿祿為採集樟腦,從新竹的老湖口遷移至南投的神木村,後來在大正年間因阿里山林業鐵路持續興建各支線需要大量勞力,才舉家搬遷至阿里山飯包服聚落(鄰近現今香林服務區),由此整個家族在阿里山落地生根,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劉紹銘先生回憶阿里山過往情形
(郭育任攝)   
 
      劉紹銘長於阿里山,年輕時因家計考量,曾至南投草屯做工,卻不慎得到瘧疾,後來(23歲左右)痊癒後回到老家阿里山參與伐木工作。劉紹銘先生回憶說:當年並沒有電動鏈鋸,砍伐樹木得先以斧頭將樹幹砍出缺角,再以兩人一組方式,運用長鋸慢慢將樹木鋸斷。由於每種樹木的軟硬度不同,所以鋸子的銳利度與砍伐角度都很重要,劉紹銘是當時公認在阿里山地區最會磨鋸子的前三名伐木高手之一。


劉紹銘(右二)、妻子(中)、劉紹銘的母親(劉紹銘妻子左側)等劉家一家人及親戚朋友在博愛亭前階梯的合照,劉淑惠、吳志靖坐在母親的後方。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民國50年代、阿里山林木砍伐工作逐漸中止後,隨著觀光旅遊業的興起,劉紹銘在祝山觀日樓(原位於現在的停機坪上方)擔任管理人員,並開始發揮他兼具日語、客語、廣東話、英語的能力,與到訪的遊客述說著阿里山的特色。在工作之餘,他也學習攝影,捕捉自己眼裡的風景,並製作成一組組的相片販售,努力推廣家鄉之美,可說是阿里山觀光產業的第一代從業者。
 

劉紹銘在觀日樓內咖啡廳的個人照。當時咖啡廳可容納約數百人,並會提供咖啡、熱可可、鮮奶與蛋糕等輕食給觀日出的客人食用。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這些過往生活在劉紹銘的子女身上,則有不同的回味。談及阿里山的歲月,劉紹銘的兒女-劉淑惠、吳志靖回憶起童年時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往返觀日樓的日子。姊弟倆就讀香林國小的時候,並沒有火車上到祝山,只有林務局經營的祝山客運會載客人到觀日樓看日出,所以早上上學,可以搭乘回程客運從觀日樓下到阿里山賓館附近,再走路到學校。但下課後因為沒有車班可坐,就必須走路回觀日樓,路程大約40-50分鐘。吳志靖提及以前阿里山有捷徑的大路、中路、小路,可以通往阿里山閣,甚至有跟萬歲山相通的路,不過現在都已經消失了。除此之外,姊弟倆假日時常在觀日樓賣水煮蛋,很難忘的是隨時要清理遊客丟棄的蛋殼,後來因為客人常將蛋殼丟在石板路上,用竹掃把亦很難清掃才不再販賣。
 

劉淑惠(右一)、吳志靖(右二)與其他姐妹在觀日樓旁堆雪人後、一起合照。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劉紹銘(右一)、劉淑惠(左二)、吳志靖(左一)與其他姐妹在觀日樓前合照。觀日樓的落地玻璃窗除了可以看日出,夜晚也可觀星。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他們亦提及過去滿長的一段歲月中,因為阿里山冬天的氣溫較低,所以阿里山人都保持著早期「風呂」(日式澡堂)的生活習慣。當時因物資缺乏,不是每戶人家每天都可以燒熱水洗澡,所以居民們會輪流去有燒水的鄰居家裡「泡呼摟桶」,這是早期阿里山人的共同回憶。吳志靖說印象很深的是,當時觀日樓雖有可以睡覺的房間、洗手間及廚房,卻沒有可以洗澡的空間,所以家人把50加侖容量的汽油桶切一半來當作浴缸。他曾經跟父親說希望能設置檜木桶洗澡,但爸爸卻說那不好,因為木桶會卡水垢或是容易發霉,不方便清理、不衛生,金屬的比較好。現在回憶起來,應該是父親為了省錢所做的權宜方式,由此可以想像當時生活的清苦與父親的節儉持家。
 

秋冬季節,吳志靖在祝山觀日樓與雲海的合照。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劉淑惠回憶劉紹銘對兒女的家教,姊弟從小就被灌輸「做人要有誠信,不能貪心」的觀念。她提到某次劉紹銘在觀日樓撿到一只皮包,裡面裝有約60萬元左右的美金,這些錢當時足以買下數棟房子,但爸爸當下卻積極尋求管道歸還原主。後來這位客人還特地回來阿里山道謝,這是她一輩子極為難忘的一件事。她說父親待在觀日樓的崗位約有17年的時間,雖然隨著歲月的更迭,伴隨著劉紹銘的人、事、物不免有些模糊,但她從記憶中父親溫柔的眼神裡,仍能清楚明白那些堅持從未從劉紹銘的人生中消逝過,這一切只會在時間洪流的洗鍊下而變得更為透澈,而這些難忘的記憶將永遠留存在兒女們的心中。
 

國小四年級的劉淑惠在積雪的姐妹潭旁留影
(劉淑惠、吳志靖提供)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協力撰編)
瀏覽人次:2880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