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因應臺灣獼猴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出現頻度、數量及危害有增加趨勢,故委託本計畫。為瞭解獼猴數量、分布狀態,採方格劃分園區地圖,本期計畫持續與已完成培訓的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合作,進行每周2次的固定穿越線調查,並透過Google表單回傳資料,也組成LINE群組即時隨機回報獼猴資訊。由112年11月起至114年1月20日止,共獲得307筆調查回報資料,其中有298筆為目擊;整體分析前期與本計畫資料由111年10月至114年1月20日的725筆目擊資料顯示,在220個遊客可及方格中有112個方格有臺灣獼猴回報紀錄(50.9%),區分猴群與群外猴後,本期園區內3猴群、群外猴的出沒熱區大致與前期相符,但猴群於部分區域被紀錄次數相對降低。猴群與群外猴在整體空間分布上,群外猴相對易在遠離森林(林木分布)的開闊環境、人為活動頻繁或住宅區等區域被紀錄到。對比前期與本期資料,整體園區內獼猴在本期的出沒次數顯著少於前期,其中猴群本期出沒次數也顯著少於前期,但群外猴在兩期間的出沒次數則無顯著差異。統整各季度資料,顯示在112年秋季開始獼猴出沒次數有下降情形,隨後之113年冬季降低,可能與112年秋季開始強力執行防治驅離成效有關。獼猴搶食人類食物行為,在猴群仍僅見於祝山群,在群外猴則多為單隻危害個體所為。本期計畫所收集到的獼猴取食櫻花資料結果顯示,主要紀錄熱區在沼平公園(沼平車站周邊)之大島櫻區域一帶,櫻王平台區域相對較少,可能與持續進行驅離工作有關。在訪談問卷部分,共收集215份,統計結果目前有高達80%認為可接受必要性驅離臺灣獼猴。在目前複合式防治策略下,持續進行驅離、透過誘捕措施減少具威脅性的獼猴個體、減少人類食物資源、教育宣導及新增防治搶食屏蔽都能有效降低園區內獼猴危害狀況。宣導培訓部分,目前已完成2場阿里山獼猴防治工作坊,並確定相關防治文宣品設計、文案及製作中,並額外協助嘉義分署完成1場針對志工培訓之臺灣獼猴應對宣導及必要驅離防治工作坊。後續建議持續針對園區內獼猴進行監測、以滾動式調整對應執行強度、執行擬定之危害防治策略及方法、全園區更換為防猴垃圾桶、櫻花季時針對重點櫻花植株防治、持續進行公民教育宣導,以及定期舉辦相關工作坊或說明會,以達長期獼猴保育及危害防治之成效。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
最後更新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