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13年度嘉南友善野生動物危害防治輔導計畫

:::
計畫名稱112-113年度嘉南友善野生動物危害防治輔導計畫
研究類別委託辦理
計畫年度113年
計畫主持人謝伯娟
計畫執行時間112/07/19-113/12/31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推動野生動物危害防治方式主要為設置電牧器式電圍網。嘉義分署於110-111年因應啟動相關防治輔導計畫,本計畫承續政策及前期計畫,在區域性輔導團隊培訓上持續運作在地輔導團隊且共輔導達464次,已完成辦理及協助共6場野生動物危害防治工作坊(合計195人次)及3場觀摩會議(102人次),合計參與人數達297人次;已完成嘉義分署轄區內112年及113年共13件電圍網新申請案及1件維修案現勘。完成5處電圍網戶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亦藉由電圍網防治野生動物效益評估表回訪109~112年架設電圍網的25件農戶,並收集60份臺灣獼猴危害問卷資料,彙整相關輿情以分析。結果顯示多數放棄持續使用電圍網的案件多為早期架設及管理不周所致,而110年啟動輔導計畫(搭配補助建議驗收規格等)後,近年架設案件仍持續使用結果顯示對獼猴具有極高度防治效益,甚至有原本農損100%降至0%的案例,該經營者遂於隔年度再申請其他補助案件。本計畫同時完成猴厝邊—防治臺灣獼猴危害手冊,提供欲瞭解相關補助、申請及架設建議需求者使用;亦完成製作猴避逃排汗衣及袖套達要求數量供委辦單位宣導使用。另檢視工作坊與觀摩會效益,本計劃期間完成補助申請的15處案件中,有7件曾參與工作坊或觀摩會,而參與工作坊後再參加現場圍網架設現況觀摩,有助於符合驗收規格及後續電網可持續性,建議後續針對嘉義分署轄區內較少申請案的鄉鎮區,持續辦理相關宣導工作,並要求申請者架設前必須參與過觀摩會,以達規範及實際防猴效益。獼猴危害防治方式中以電圍網成效最高且持續,但可再搭配如飼養犬隻等方式達到複合式防治效果。
 
回列表
瀏覽人次:29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