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館團隊依本計畫六大工作項目執行園區各類駐館管理事務。在駐館管理及設施維護部分:今年度每天平均駐館人力為2.5人,辦理51次工作會報並進行3次員工訓練與增能活動,協助園區戶外照養區噴霧系統維護與更換改善工程的監督及聯繫,以及更新各種龜類照養流程SOP、相應使用的照養紀錄表格,修訂颱風豪雨因應標準作業流程,新增民眾拾獲龜隻處理流程。規劃每個月對6個照養池進行棲地改善,包含:老舊遮蔽處更新淘汰、植栽移植、照養池內砂池翻、照養池內坑洞用砂填平、增加照養池內地形變化、美化照養池環境、照養池樹木植栽修剪等工作。
在龜隻收容照養部分:園區目前所收容照養龜類計有7種780隻,包含食蛇龜543隻、柴棺龜195隻、金龜24隻、斑龜7隻、紅耳龜6隻、豬鼻龜3隻、蘇卡達象龜2隻,以及生態教育應用的 4 隻中華鱉小龜及2 隻民眾棄養的擬鱷龜。本年度除延續採用每週2次戶外照養龜隻的餵食頻度外,也監測餵食龜隻體重下降幅度、加外場龜隻於度冬後春季餵食點心、豬鼻龜水質檢測。同時透過每月體重與基本形質測量監測照養龜隻健康狀況,由國立嘉義大學賴治民老師獸醫團隊協助園區傷病龜類醫療達48人次,載運龜隻至嘉義大學獸醫院檢診6次,並延續使用園區龜類醫療診斷數位化資訊。龜類保育與生態教育推展活動部分:本年度與口自然教育中心合作辦理5場活動、辦理龜類保育教育現地參訪活動11場次、3
門4次大專院校課程活動連結、指導1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暑期實習生及自行招募2位專題研究暑假實習生、製作交通指引影片、建立園區影像紀錄至少2,000 張、製作食蛇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等提供龜類生態教育參訪及志工教育訓練使用。龜類志工訓練部分:依園區照養與導覽解說需求分別辦理2場次「餵食照養學生志工訓練活動」,以及2場次「國家森林志工解說導覽志工訓練」,合計參與志工訓練學員77 人,推展學生志工服務達215人次,共1,309人時;推展國家森林志工服務達49人次,共215 人時。在龜類形態與行為資訊建立部分:完成園區收容食蛇龜來源分群分析、指導實習生進行「豐富化設施對圈養豬鼻龜行為的影響」觀察研究並發表1篇專題研究海報,並利用園區孵化食蛇龜與蘇卡達象龜幼龜逐步收集成長資訊。在龜類復育與推展部分:除配合主管機關龜類保育相關會議與策略執行外,並與屏東科技大學陳添喜老師合作辦理「臺灣龜類收容照養與保育推展交流活動-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食蛇龜野放棲地與監測交流」,擔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灣原生瀕危龜類保育規劃工作小組」及保育龜類利用審查專家,協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臺灣原生龜類紅皮書及中央管河川爬行類關注物種評估,並配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推展食蛇龜異地野放復育,勘查南化水庫鄰近林班地及其它適合食蛇龜野放棲地。
關鍵詞:龜鱉目動物、野生動物照養、原生物種、保育研究
回列表
瀏覽人次:50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