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11年度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水環境改善研究現地試驗及水環境、生物監測調查

:::
計畫名稱110-111年度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水環境改善研究現地試驗及水環境、生物監測調查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10年
受委託機關嘉義大學
計畫主持人賴弘智
計畫執行時間110.04.01- 111.12.31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我國重要濕地區域,佔地廣闊且生態豐富,是國人生態旅遊的重要地點。為建立鰲鼓濕地的棲地及生態環境長期資料,林務局持續進行鳥類、水生生物及水域環境等相關資料收集及分析。本計畫主旨在建立110 -111 年度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水質、底質與水生生物相等相關資料,並進行現地抽水水質與底質改善試驗,以及實驗室底質改善試驗,調查及改善試驗結果將作為園區水鳥種類、數量變動及濕地棲地經營管理之參考資料。
本計畫固定樣點共計6 站,分別為溪子下農場樣點(CS)、鰲鼓農場樣點(AS) 及東石農場的4 個固定樣點(DS1、DS2、DS3、DS4);3 個機動樣點分別為東石農場南堤樣點(DM1)、七孔水門堤防外樣點(DM2) 及觀海樓旁樣點(DM3)。固定樣點每3 個月採樣分析水質一次,底質與水生生物相每年分析調查一次;機動樣點除DM1 每6 個月分析水質一次外,DM2 及DM3 樣點則配合主管機關之抽水作業,進行抽水前、中、後的監測調查,評估改善成效。此外,本計畫也在實驗室測試不同的底質曝曬處理方式及化學處理方法,來評估底質改善效果,以提出長期改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水域水質及底質的可行策略。
水質調查結果顯示,位於內陸的CS、AS 樣點的水流動性低,水中氮磷營養鹽含量高;東石農場DS1 的各項水質參數,如氨氮、BOD5、總磷及正磷比東石農場其他樣點高,顯示該站水質優養化狀況較其他樣點嚴重,應是受到台糖畜殖場排放水影響及水體交換性不佳之故。計算各樣點卡爾森指數(Carlson trophic state index, CTSI),各樣點介於54 -101 之間,皆屬優養狀態,且AS、DS1 與DM3 樣點優養化情形最為嚴重,而CS、DS3 及DS4 樣點在第四季稍有改善。底質部分,各樣點底質皆為高度還原程度,代表這些樣點底質均為高度厭氧狀態,易影響水質及不利於底棲生物的生存。水生生物調查到4 種魚類、1 種蝦類、1 種蟹類、7 種螺貝類及2 種多毛類。其中魚類以莫三比克吳郭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 分布最廣,數量也最多。蝦類以東方白蝦(Exopalaemon orientis) 為優勢物種。蟹類以鋸緣青蟳2 (Scylla serrate) 為主。螺貝類則以流紋蜷(Thiara riqueti) 分布最廣,條紋殼菜蛤(Mytella charruana) 為DS2 和DS3 的優勢物種。多毛類採集到盤管蟲(Hydroides sp.) 和多齒盤沙蠶(Perinereis nuntia) 共2 種多毛類。水質和底質改善方面,109 年底在鄰近觀海樓優養化的水池(DM3) 進行抽水作業,並於110 年度持續觀測水質和底質的改善效果,試驗結果顯示抽水作業對底質改善效果較水質顯著。為改善七孔水門內水域(DS1) 水體優養化現象,於110 年度10 月安排由七孔水門內抽水至七孔水門堤防外海,抽水造成水門內水域擾動,使懸浮固體濃度升高、氨氮及溶氧等大幅度升降。水門外水域的氨氮濃度也在抽水中上升,但懸浮固體、葉綠素a、正磷及總磷等項目濃度則隨抽水過程降低。實驗室底質改善試驗方面,採取鰲鼓濕地七孔水門水域之底泥,進行42 天物理性底質改善試驗,分別為覆水曝曬、乾燥曝曬及重複覆水曝曬。試驗結果顯示,乾燥曝曬可提昇氧化還原電位(ORP,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且對降低易氧化物(EOM, easily oxidized material) 及酸揮發性硫化物(AVS, acid volatile sulfide) 的效果最佳,其他如pH、有機質、氨氮在三種改善方式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回列表
瀏覽人次:542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