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嘉義縣山麻雀山村社區保育行動及宣導計畫

:::
計畫名稱110年度嘉義縣山麻雀山村社區保育行動及宣導計畫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10年
受委託機關嘉義縣野鳥學會
計畫執行時間110/4/27至110/12/31
本計畫藉懸掛巢箱、設立粗糠站、種植食草、排除環境不利因子等工作,結合在地社區和學校人力,推動山麻雀(Passer cinnamomeus rutilans)保育工作。
本年度於瑞峰村、碧湖村及太和村湖桶底共整理更新設置136個巢箱,總計有62個被青背山雀和山麻雀利用,其中山麻雀利用8個竹管及20個塑膠管進入繁殖階段,青背山雀僅於1個竹管探巢、築巢材但未進入繁殖階段。山麻雀利用進入繁殖階段的28個巢箱中,有8個巢箱(2個竹管及6個塑膠管)進行了兩窩繁殖,以及1個巢箱(塑膠管)進行了三窩繁殖。比較去年度在巢箱材質利用比例上,山麻雀明顯偏好利用竹管的情況不再,且利用塑膠管較可順利進入繁殖階段。在巢箱材質重複築巢繁殖比例上,比較去年度亦呈現相反結果,即塑膠管重複利用數量較竹管高。山麻雀共38巢進入孵蛋育雛階段(含重複築巢繁殖),共有33巢成功離巢,成功率86.8%,其中竹巢箱90.0%高於塑膠巢箱85.7%,竹巢箱成功率優於108及109年度,塑膠巢箱成功率則略遜於109年度,但優於108年度。利用人工巢箱成功離巢幼鳥計89隻,加上非人工巢箱的離巢幼鳥數,今年度成功離巢幼鳥共106隻。本會今年度拆除濕盟計畫結束後的巢箱計92個,並持續改良新式巢箱構造,節省山麻雀能量消耗。總巢箱數大量減少,但總離巢幼鳥數量未明顯減少,顯示本會懸掛巢箱的成效良好。因竹管巢箱容易發霉、龜裂,可考慮明年度起以塑膠巢箱取代之。
本年度透過粗糠播撒調查,瑞峰村山麻雀族群群聚最大量為88隻,均多於109年度最大量68隻、108年度最大量81隻,及五年前調查最大族群量62隻;碧湖村數量紀錄原本就少,與先前紀錄差異有限。今年度觀察瑞峰村的晨峰並不明顯,昏峰則於14-16點出現,碧湖村除了晨昏兩高峰外,中午尚出現了一個高峰。利用粗糠的鳥種有山麻雀、金背鳩、珠頸斑鳩、白腰文鳥、紅嘴黑鵯、白頭翁等6種,過程中未發現鳩鴿驅趕山麻雀的行為,而今年度起發現白腰文鳥開始利用地面粗糠或小米穗的情形。本年度嘗試種植十字花科蔬菜,不施予農藥讓菜蟲繁衍,提供山麻雀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但因今年度旱災嚴重,第一次種植失敗。此後重新種植,至6月20日高麗菜長滿蟲,但推測山麻雀尚未熟悉,對於陌生菜蟲利用度不佳,後續仍需持續試驗。
本年度於5個鄉共14個村,於繁殖季4-6月,每個月各村均進行兩次普查,共記錄山麻雀801隻次,每次普查平均記錄133.5隻次。依數量排序及記錄繁殖行為最多筆數的,均為瑞峰村、大埔村、碧湖村,為山麻雀族群數量較多的山村。
回列表
瀏覽人次:687 最後更新日期: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