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計畫沿用已建立之長期監測樣區,持續監測阿里山鄉主要狩獵物種的相對豐度,並在獵人帶領下,新增15個獵區的監測相機,每個獵區包括一台獵區內、一台獵區外之動物監測相機,及一台人類活動監測相機。合計目前共有43台動物監測相機及15台人類活動監測相機。監測結果顯示四種偶蹄目動物中,水鹿豐度自2017年起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其餘三種持平。除水鹿外,長期樣區的偶蹄目動物豐度普遍高於獵區,但會隨時間而異。獵區內與獵區外的各物種平均豐度並無顯著差異,豐度的變化也沒有顯著的相關性,獵人活動頻度與動物豐度亦無顯著關係。獵人出現後,山羊與野豬平均需要10-21天才會再次出現,山羌與水鹿僅需2-7天,但每一種都曾在獵人出現後的當天再次出現。這些結果顯示狩獵物種對獵人或狩獵活動的反應屬於短期的迴避行為,長期而言狩獵對主要狩獵物種並無明顯的影響。鄒族的狩獵季節集中在10-3月之間,獵季期間獵人活動頻繁,因此未來應將全年區分為獵季及非獵季,並比較兩個期間的動物豐度變化。本計畫建議由獵人協會選出1-2名部落族人,由團隊輔導成為動物監測專責人員,以落實狩獵自主管理。
回列表
瀏覽人次:664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