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第1920 號飛砂防止保安林資源調查及環境教育推廣計畫

:::
計畫名稱編號 第1920 號飛砂防止保安林資源調查及環境教育推廣計畫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8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嘉義大學
計畫主持人何坤益
計畫執行時間108年5月-109年4月
研究經費97萬
本計畫進行1920號保安林及好美社區資源盤點,使用無人空拍機拍攝之影像成果圖規劃調查樣區,進行植物資源調查,區內發現80 科340種植物,以木麻黃、水黃皮及銀合歡為主要優勢種。植群組成約依海岸前緣保安林之木麻黃-黃槿型、龍宮溪鹽濕地保安林之欖李-紅海欖型,而第二線保安林為地層下陷區衍生為生育環境多樣化之木麻黃-苦楝型的植群組成;植群組成與其歧異度、族群結構與消長情形符合。同時進行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及兩生類等陸域脊椎動物的盤點調查,結果以鳥類為主,其他類群較少;顯示保安林及鄰近地區有多種類的脊椎動物,包括至少14種野生哺乳類、68種鳥類、8種爬行類及5種兩生類,這些物種在海岸林及濕地生態系扮演重要角色。
    應用田野調查之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人文資源盤點,訪談在地耆老達人(受訪者23位)、文化及產業資料,居民對保安林生態並非完全陌生,藉由分享自身經驗和在地故事過程,引導加入生態資源、動植物知識,互相交流、學習,使社區人文與自然生態在交流融合,觀念與社區意識也能夠更新與提升,有助於公私協力的運作。
    組織培力的發展,協助成立導覽解說志工組織,培訓後已加入交流群組組織,期待後續專業成長之進階輔導。提供動、植物資源盤點資料於好美國小,協助校本課程與環境教育導入。經召開保安林公眾論壇,透過二次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保安林及社區之公私協力問題,藉此進行實質意見整合,期由公私協力與在地居民共同解決公眾事務過程,未來可作為意見交流平台,展開後續共同維護管理之肇基。
    發堀為環境教育據點之包含好美苗圃及龍宮溪紅樹林等,社區則針對濱海漁村變遷、重要廟宇建築、海洋3D彩繪等主題。檢視保安林維護與保育重點物種,經龍宮溪內海紅樹林資源盤點,發現龍宮溪鹽濕地保安林之環境,適於台灣紅樹林天然紀念林之復育地點,發展特殊紅樹林生態系統,將原生紅樹林於本區進行自然保育。踏勘第二線保安林淹水地區為其西南側最低,當降雨過大時溝內水自然溢流至中央產生積水現象。保安林廢棄垃圾清理,希能藉由社區林業計畫發展,由巡守隊定時巡邏防制。
    推動保安林之環境教育推廣活動,完成好美海岸林環境教育最前線(108年9月),好美海岸林防風定砂技術導入與實作體驗(108年10月),及好美保安林撫育工作假期活動(109年1月)等三項。藉由推動環境教育推廣活動,將保安林自然維護與社區民眾參與整合。期待永續海岸林生態多樣性及環境健康之發展,引導社區民眾參與林分更新撫育、自然保育及入侵種清理,引領民眾走進保安林內參與各類型體驗活動,發展保安林生態服務的多元價值。
 
回列表
瀏覽人次:967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