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網跨機關打造農田溝渠動物通道 助保育類草花蛇悠游農田生態系

:::
202508/05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與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合作,在臺南市下營區的農田排水溝渠設置動物通道進行試驗,同時導入國立嘉義大學研發的3D列印動物爬梯,多方嘗試各種動物通道形式,期待改善野生動物受困農田溝渠問題。嘉義分署表示,經過1年的監測,欣喜地記錄到數次保育類的草花蛇使用攀爬的畫面,證明動物通道有助於野生動物跨越人工構造物的阻隔,可以將此策略推廣,營造對野生動物更友善的環境。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以跨機關、跨領域合作方式編織「森-川-里-海」廊道成為國土生物安全網,嘉義分署在此架構下,為保育水雉、臺北赤蛙、草花蛇、韋氏水蛇等關注物種,將具有大面積農田濕地而形成生物多樣性熱區的臺南市官田、下營、六甲、柳營及麻豆等區劃入南嘉南平原濕地保育軸帶,該區域受益於完善的農田灌溉系統供給,滋養了大面積的水田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濕地,尤其菱角田更是高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棲地。然而這些必要存在的農田灌排溝渠,卻也是野生動物容易受困其中的人工構造物。在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志工所記錄水雉幼鳥等動物掉落溝渠的系統性資料,盤點出臺南市下營區一處野生動物受困熱區,在取得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的認同與積極協助下,於113年6月選定3處排水渠道,於壁面設置緩坡並鋪設木紋表面利於動物行走,側邊牆面加掛由嘉義大學設計開發的3D列印蛇類專用爬梯;此外另選定3處排水渠道的起點填土營造緩坡,讓進入溝渠的野生動物藉以脫困,提升農田水利設施的生態功能。

嘉義分署表示,本次通道設施經過為期1年的自動相機長期監測,總共記錄到蛇類、蜥蜴類、蛙類、鼠類及鳥類皆會使用動物通道,其中最令人欣喜的是記錄到數次保育類的草花蛇利用斜坡與爬梯爬出溝渠的畫面。草花蛇喜歡活動於靜水域周邊,常於溝渠與水田間穿梭,因族群數量逐漸下滑而列名保育類名錄之中。嘉義分署強調,這些影像證實改善措施確實有效,雖無法避免人工構造物的施設,但只要多些易位思考與巧思,在適當地點設置動物通道,就有助於野生動物跨越人工構造物的阻隔,改善棲地之間的連通性。未來嘉義分署將持續跨單位合作導入生態友善設計原則,從基礎設施層面改善人為環境對野生動物的衝擊,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綠色網絡。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8 最後更新日期:2025-08-05